2025年車輛年檢新規,新能源車遇重大調整
2025-3-12 14:35:48??????點擊:
今年3月1日起,新能源與燃油車年檢將采用新規定。而此次的車輛年檢新規在多個方面都進行了調整和優化,對車主、汽車行業乃至社會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首先是便民減負上,新規優化了年檢周期,非營運小微型載客汽車(面包車除外)6年內免檢,每2年申領檢驗標志,第6-10年由每年檢驗1次調整為每兩年檢驗1次。摩托車前10年也只需在第6年和第10年上線檢驗,期間每兩年申領檢驗標志。這減少了車主往返檢測站的次數,節省了時間和成本 。
以6-15年車齡的非營運小微型載客汽車為例,非營運私家車10年內僅需第6、10年上線檢測,15年以上車輛改為一年一檢,相比舊規,車主能減少多次上線檢驗的麻煩。
同時,燃油車新增輪胎花紋深度、汽車軸距檢測,前者確保輪胎性能良好,后者防止非法改裝。對車輛電子系統的檢測也得到加強,會全面檢測防抱死制動系統(ABS)、電子穩定程序(ESP)等,及時發現潛在故障隱患,避免交通事故。
車主還可通過“交管12123”APP等線上平臺申領免檢標志,部分檢測站提供上門取車年檢服務,為車主提供極大便利。
針對燃油車排放標準趨嚴,倒逼車企技術升級,加速淘汰高污染車輛,符合“雙碳”戰略目標。未來可能引入車聯網實時監測數據,逐步實現“無感年檢”,提升檢測效率。
當然,變化最大的是針對新能源汽車的年檢。其中新增多項檢測項目,包括充電時電池溫度變化(磷酸鐵鋰電池≤65℃、三元鋰電池≤60℃)、電池組電壓穩定性、單體電池均衡性等,旨在預防熱失控風險。這項動力電池的檢測涵蓋純電動、混合動力以及增程式電動汽車。
簡而言之,就是用最大直流充電功率大于或等于60kW的充電安全檢驗設備,給車輛持續充電3分鐘以上,檢查車輛電池的溫度和電壓。
此外,還要求對電器系統和驅動系統進行檢測,覆蓋充電接口絕緣性、電機及電控系統溫度限制(如電機≤175℃、控制器≤95℃)等,確保電氣安全與核心部件穩定性。
檢測項目分為“需檢”和“選檢”,其中動力蓄電池和電氣安全是必選項,驅動電機和電控系統安全可以自主選擇。
對一些特殊的電動汽車營運車輛,例如網約車、貨車等需要記錄充放電曲線,強化電池長期使用的安全性。
這些變化可能讓不少新能源車主感到壓力倍增,因為電池的高損耗特性使得新規的納入必檢項目,無疑增加了車主的經濟負擔,尤其是對于網約車司機和車輛使用年限較長的車主來說,更換電池的成本令人咋舌。
值得注意的是,純電動車雖然免去了尾氣檢測,但仍需進行外觀檢測和安全檢驗。油電混合汽車則需進行與燃油車相同的尾氣檢測。
這些檢測有望引入智能設備,檢測設備的智能化升級(如高功率充電檢測設備)將推動行業技術迭代,今年新增的電池檢測項目可能增加檢測機構設備投入,短期內或導致檢測費用上漲。
小結
2025年車輛年檢新規通過差異化管理(新能源與燃油車)、流程簡化及技術強化,體現了政策的前瞻性與實用性。盡管短期內車主需適應新要求,但長期來看,新規將提升車輛安全水平、推動行業技術升級,并助力綠色出行目標的實現。車主應主動了解政策細節,結合數字化工具優化年檢體驗,同時關注后續政策動態以應對可能的變化。
首先是便民減負上,新規優化了年檢周期,非營運小微型載客汽車(面包車除外)6年內免檢,每2年申領檢驗標志,第6-10年由每年檢驗1次調整為每兩年檢驗1次。摩托車前10年也只需在第6年和第10年上線檢驗,期間每兩年申領檢驗標志。這減少了車主往返檢測站的次數,節省了時間和成本 。
以6-15年車齡的非營運小微型載客汽車為例,非營運私家車10年內僅需第6、10年上線檢測,15年以上車輛改為一年一檢,相比舊規,車主能減少多次上線檢驗的麻煩。
同時,燃油車新增輪胎花紋深度、汽車軸距檢測,前者確保輪胎性能良好,后者防止非法改裝。對車輛電子系統的檢測也得到加強,會全面檢測防抱死制動系統(ABS)、電子穩定程序(ESP)等,及時發現潛在故障隱患,避免交通事故。
車主還可通過“交管12123”APP等線上平臺申領免檢標志,部分檢測站提供上門取車年檢服務,為車主提供極大便利。
針對燃油車排放標準趨嚴,倒逼車企技術升級,加速淘汰高污染車輛,符合“雙碳”戰略目標。未來可能引入車聯網實時監測數據,逐步實現“無感年檢”,提升檢測效率。
當然,變化最大的是針對新能源汽車的年檢。其中新增多項檢測項目,包括充電時電池溫度變化(磷酸鐵鋰電池≤65℃、三元鋰電池≤60℃)、電池組電壓穩定性、單體電池均衡性等,旨在預防熱失控風險。這項動力電池的檢測涵蓋純電動、混合動力以及增程式電動汽車。
簡而言之,就是用最大直流充電功率大于或等于60kW的充電安全檢驗設備,給車輛持續充電3分鐘以上,檢查車輛電池的溫度和電壓。
此外,還要求對電器系統和驅動系統進行檢測,覆蓋充電接口絕緣性、電機及電控系統溫度限制(如電機≤175℃、控制器≤95℃)等,確保電氣安全與核心部件穩定性。
檢測項目分為“需檢”和“選檢”,其中動力蓄電池和電氣安全是必選項,驅動電機和電控系統安全可以自主選擇。
對一些特殊的電動汽車營運車輛,例如網約車、貨車等需要記錄充放電曲線,強化電池長期使用的安全性。
這些變化可能讓不少新能源車主感到壓力倍增,因為電池的高損耗特性使得新規的納入必檢項目,無疑增加了車主的經濟負擔,尤其是對于網約車司機和車輛使用年限較長的車主來說,更換電池的成本令人咋舌。
值得注意的是,純電動車雖然免去了尾氣檢測,但仍需進行外觀檢測和安全檢驗。油電混合汽車則需進行與燃油車相同的尾氣檢測。
這些檢測有望引入智能設備,檢測設備的智能化升級(如高功率充電檢測設備)將推動行業技術迭代,今年新增的電池檢測項目可能增加檢測機構設備投入,短期內或導致檢測費用上漲。
小結
2025年車輛年檢新規通過差異化管理(新能源與燃油車)、流程簡化及技術強化,體現了政策的前瞻性與實用性。盡管短期內車主需適應新要求,但長期來看,新規將提升車輛安全水平、推動行業技術升級,并助力綠色出行目標的實現。車主應主動了解政策細節,結合數字化工具優化年檢體驗,同時關注后續政策動態以應對可能的變化。
- 上一篇:微軟斷供!華為再無Windows可用,鴻蒙PC要來了嗎? 2025/3/14
- 下一篇:18點!21點!大廠強制下班時間,遏制加班文化 202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