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嘆息,又兩家老牌電子大廠宣布解散/停業...
2022-9-6 14:45:01??????點擊:
有讀者向國際電子商情透露,本周一(29日),一家深圳電器制造公司向全體員工發布通知稱:因公司已無新訂單業務處于停產狀態,且過去幾年也一直在虧損,擬于2022年8月31日前解散公司。
對于受影響的員工,該公司也給出相應的補償方案。
讀者提供(下同)
國際電子商情從該公司官網了解到,這是一家深圳老牌小家電制造企業,經營至今將近40年,雇傭員工約2000人,擁有30多年的生產制造電器經驗,最早生產電熨斗、電風筒起家,之后發展至蒸汽干洗刷、電餅鐺、燒烤爐、電水壺、電風扇等小型家用電器,產品遠銷美國、德國、英國、加拿大及日本韓國等全球50多個國家。有實力如此,已經沒能抵擋大環境給出的生存大考,無奈退場。
無獨有偶,隔天,東莞一家老牌電子制造公司也發出了《停業公告》。
根據讀者提供的公告截圖顯示,這家東莞電子制造公司近年來積極轉型,在新產品研發上投入巨大,怎料疫情陰云遲遲未見到消散的曙光,以及地緣政治問題對這家以出口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公司影響極大,多年來持續虧損,負債累累,公司陷入舉步維艱的局面。盡管公司也曾尋求“自救”,但始終未能扭轉頹勢。經公司管理層慎重考慮,決定自2022年8月31日正式停業。
需要注意的是,筆者致電兩家對應企業電話均未能接通,因此消息真實性尚待進一步核實。
不過,根據讀者提供的《停業公告》,筆者了解到,這家宣布停業的電子制造公司成立于1986年,為港資某上市公司的重要的生產工廠。20世紀90年代,一度借DVD等產品“東風”輝煌一時,擁有近2萬員工。不過,隨著智能手機、筆電的普及,這家老牌電子公司因轉型布局落后,經營虧損迅速跌下神壇,到2018年雇員員工僅剩1000人。尤其是2020年初持續至今的疫情加速催化缺芯、元器件漲價,以及地緣政治等多因素影響之下,這家東莞電子制造公司的經營處境愈發艱難,只能宣布停業。據悉,約有600名員工受到停業影響。
7月,一家東莞藍牙耳機廠也突然宣告停產結業,只留下一張《停產結業通告》。
今年以來,訂單減少、原材料上漲、限電、地緣政治等原因已經讓“經營難”成為企業新的“常態化”挑戰,“活下去”成了一些企業近幾年的目標。但事實上,無所謂規模大小、國內或國外,全球所有企業都遭遇著市場大環境萎靡以及疫情帶來雙重沖擊,所以,不管是裁員,還是關閉,這些只是僅是全球企業在疫情下的小部分縮影,至于各個企業是否能撐過疫情帶來“大考”,關鍵則在于企業自身實力是否足夠強大。作為企業主及高層,除了保證企業正常經營、在擴大企業規模的同時還需不斷提升企業自身實力、提前做好風控管理。只有這樣,在下一個“挑戰”來叩門時,才能更從容地應對。
對于受影響的員工,該公司也給出相應的補償方案。
讀者提供(下同)
國際電子商情從該公司官網了解到,這是一家深圳老牌小家電制造企業,經營至今將近40年,雇傭員工約2000人,擁有30多年的生產制造電器經驗,最早生產電熨斗、電風筒起家,之后發展至蒸汽干洗刷、電餅鐺、燒烤爐、電水壺、電風扇等小型家用電器,產品遠銷美國、德國、英國、加拿大及日本韓國等全球50多個國家。有實力如此,已經沒能抵擋大環境給出的生存大考,無奈退場。
無獨有偶,隔天,東莞一家老牌電子制造公司也發出了《停業公告》。
根據讀者提供的公告截圖顯示,這家東莞電子制造公司近年來積極轉型,在新產品研發上投入巨大,怎料疫情陰云遲遲未見到消散的曙光,以及地緣政治問題對這家以出口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公司影響極大,多年來持續虧損,負債累累,公司陷入舉步維艱的局面。盡管公司也曾尋求“自救”,但始終未能扭轉頹勢。經公司管理層慎重考慮,決定自2022年8月31日正式停業。
需要注意的是,筆者致電兩家對應企業電話均未能接通,因此消息真實性尚待進一步核實。
不過,根據讀者提供的《停業公告》,筆者了解到,這家宣布停業的電子制造公司成立于1986年,為港資某上市公司的重要的生產工廠。20世紀90年代,一度借DVD等產品“東風”輝煌一時,擁有近2萬員工。不過,隨著智能手機、筆電的普及,這家老牌電子公司因轉型布局落后,經營虧損迅速跌下神壇,到2018年雇員員工僅剩1000人。尤其是2020年初持續至今的疫情加速催化缺芯、元器件漲價,以及地緣政治等多因素影響之下,這家東莞電子制造公司的經營處境愈發艱難,只能宣布停業。據悉,約有600名員工受到停業影響。
7月,一家東莞藍牙耳機廠也突然宣告停產結業,只留下一張《停產結業通告》。
今年以來,訂單減少、原材料上漲、限電、地緣政治等原因已經讓“經營難”成為企業新的“常態化”挑戰,“活下去”成了一些企業近幾年的目標。但事實上,無所謂規模大小、國內或國外,全球所有企業都遭遇著市場大環境萎靡以及疫情帶來雙重沖擊,所以,不管是裁員,還是關閉,這些只是僅是全球企業在疫情下的小部分縮影,至于各個企業是否能撐過疫情帶來“大考”,關鍵則在于企業自身實力是否足夠強大。作為企業主及高層,除了保證企業正常經營、在擴大企業規模的同時還需不斷提升企業自身實力、提前做好風控管理。只有這樣,在下一個“挑戰”來叩門時,才能更從容地應對。
- 上一篇:Q1全球基帶芯片市場營收同比下降6% 2022/9/6
- 下一篇:供過于求持續 明年DRAM價格將再跌 20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