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鴻蒙操作系統可能會分流消費者
2021-11-25 11:34:09??????點擊:
Omdia的最新報告稱,華為此前發布了面向中國市場的最新旗艦手機─華為P50和P50Pro,這些手機中包含許多高級硬件功能,但其中的軟件卻是讓此次發布變得引人注目的原因所在。在廣為人知的美國制裁行動之
Omdia的最新報告稱,華為此前發布了面向中國市場的最新旗艦手機 ─ 華為P50和P50 Pro,這些手機中包含許多高級硬件功能,但其中的軟件卻是讓此次發布變得引人注目的原因所在。在廣為人知的美國制裁行動之后,華為這些手機搭載了鴻蒙操作系統,而非谷歌Android系統,這似乎是目前這些手機發布僅限于中國國內市場,而沒有面向更大的國際市場的主要原因。
Omdia消費者終端首席分析師David Tett表示,考慮到華為的規模、國內市場規模以及財務實力,該公司有能力先在國內推廣這一新的移動操作系統,然后再放眼海外市場,并有望實現此前黑莓OS和Windows Phone等未能實現的目標 ─ 成為Android和iOS之外的第三種選擇。通過這樣做,華為和鴻蒙可以為媒體和軟件公司提供一個需要關注和投入資源的新平臺。
第三個移動操作系統可能會分流消費者,迫使媒體和應用公司進行多元化開發
在過去十年的大部分時間里,Android和iOS這兩種操作系統一直是全球終端市場的焦點。Android在不同地區存在差異,最顯著的是Google Play Store從未在中國市場推出,但從本質上講,購買新終端歸根結底是用戶必須在軟件方面從蘋果和谷歌之間做出選擇。Android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市場的主導力量,Android智能手機的數量是iOS智能手機的四倍左右,但鴻蒙操作系統很好地打破了這種二分天下的狀態。
由于谷歌被禁止向華為提供Google Mobile服務,這家中國巨頭開始開發自己的操作系統,該系統將用于華為生態中的所有終端,最終可能會用于其它硬件供應商的產品。智能手機是采用這款新軟件(也適用于電視)的主要類別,但華為已經表示,從冰箱到智能音箱,運行鴻蒙操作系統的整個產品線都將在這個共享生態中協同工作。
對消費者而言,尤其是在中國和華為占有優勢的其它亞洲市場,這可能會為一系列智能手機帶來可行的第三種操作系統替代方案。而且鑒于中國國內市場的規模,就總體市場規模而言,即使是很小的占有率,也可能會迫使媒體公司、應用開發者以及通過移動平臺提供服務或創造收入的任何其它公司對此注目,從而關注、考慮并投資第三個平臺。
對媒體公司和開發者來說,他們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在于如何長期面向該平臺開發應用。目前,為Android設計的應用仍然可以在鴻蒙操作系統上運行,因為該平臺的編碼與Android相似;但從長遠來看,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改變,讓應用開發團隊感到頭疼。
對于那些希望向中國消費者銷售產品的公司來說,它們需要重視鴻蒙平臺,因為該平臺的廣泛應用將導致通過應用(如視頻、音樂、游戲公司)訂閱獲取收入的公司不得不為消費者提供基于鴻蒙操作系統的產品。華為在中國國內市場一直是強大的參與者,甚至在面臨制裁的情況下,該公司在2020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依然排名全球第三位,因此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市場上可能會有大量鴻蒙智能手機上市,因此不加入該平臺將會對用戶或客戶數量產生顯著影響。
在中國市場以外的地區,情況仍不明朗。華為尚未致力于在歐洲及其它地區推出P50和P50 Pro終端以及鴻蒙操作系統。在這些地區,華為的手機仍運行基于Android的EMUI,而且在受到限制之前,該公司在這些市場上已經取得了成功。
國際擴張可能會從亞洲市場開始,在進入市場之前,華為很擅長測試消費者對這些終端的需求程度。如果這種擴張繼續下去,并使華為在后Android時代站穩腳跟,它可能會對谷歌和蘋果兩家公司構成嚴重威脅,并帶來過去十年一直缺乏的第三個平臺選擇。
另一個潛在因素還可能涉及其它廠商(特別是其它中國廠商)自己選擇這個操作系統并幫助促進廣泛應用。雖然其它廠商尚未采取這樣的行動,但預計至少有一兩家廠商會嘗試這一舉措來測試消費者的反應,并對華為龐大的內部開發資源和市場地位加以利用。
Omdia的最新報告稱,華為此前發布了面向中國市場的最新旗艦手機 ─ 華為P50和P50 Pro,這些手機中包含許多高級硬件功能,但其中的軟件卻是讓此次發布變得引人注目的原因所在。在廣為人知的美國制裁行動之后,華為這些手機搭載了鴻蒙操作系統,而非谷歌Android系統,這似乎是目前這些手機發布僅限于中國國內市場,而沒有面向更大的國際市場的主要原因。
Omdia消費者終端首席分析師David Tett表示,考慮到華為的規模、國內市場規模以及財務實力,該公司有能力先在國內推廣這一新的移動操作系統,然后再放眼海外市場,并有望實現此前黑莓OS和Windows Phone等未能實現的目標 ─ 成為Android和iOS之外的第三種選擇。通過這樣做,華為和鴻蒙可以為媒體和軟件公司提供一個需要關注和投入資源的新平臺。
第三個移動操作系統可能會分流消費者,迫使媒體和應用公司進行多元化開發
在過去十年的大部分時間里,Android和iOS這兩種操作系統一直是全球終端市場的焦點。Android在不同地區存在差異,最顯著的是Google Play Store從未在中國市場推出,但從本質上講,購買新終端歸根結底是用戶必須在軟件方面從蘋果和谷歌之間做出選擇。Android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市場的主導力量,Android智能手機的數量是iOS智能手機的四倍左右,但鴻蒙操作系統很好地打破了這種二分天下的狀態。
由于谷歌被禁止向華為提供Google Mobile服務,這家中國巨頭開始開發自己的操作系統,該系統將用于華為生態中的所有終端,最終可能會用于其它硬件供應商的產品。智能手機是采用這款新軟件(也適用于電視)的主要類別,但華為已經表示,從冰箱到智能音箱,運行鴻蒙操作系統的整個產品線都將在這個共享生態中協同工作。
對消費者而言,尤其是在中國和華為占有優勢的其它亞洲市場,這可能會為一系列智能手機帶來可行的第三種操作系統替代方案。而且鑒于中國國內市場的規模,就總體市場規模而言,即使是很小的占有率,也可能會迫使媒體公司、應用開發者以及通過移動平臺提供服務或創造收入的任何其它公司對此注目,從而關注、考慮并投資第三個平臺。
對媒體公司和開發者來說,他們面臨的一個關鍵問題在于如何長期面向該平臺開發應用。目前,為Android設計的應用仍然可以在鴻蒙操作系統上運行,因為該平臺的編碼與Android相似;但從長遠來看,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改變,讓應用開發團隊感到頭疼。
對于那些希望向中國消費者銷售產品的公司來說,它們需要重視鴻蒙平臺,因為該平臺的廣泛應用將導致通過應用(如視頻、音樂、游戲公司)訂閱獲取收入的公司不得不為消費者提供基于鴻蒙操作系統的產品。華為在中國國內市場一直是強大的參與者,甚至在面臨制裁的情況下,該公司在2020年的智能手機出貨量依然排名全球第三位,因此在短短幾年時間內市場上可能會有大量鴻蒙智能手機上市,因此不加入該平臺將會對用戶或客戶數量產生顯著影響。
在中國市場以外的地區,情況仍不明朗。華為尚未致力于在歐洲及其它地區推出P50和P50 Pro終端以及鴻蒙操作系統。在這些地區,華為的手機仍運行基于Android的EMUI,而且在受到限制之前,該公司在這些市場上已經取得了成功。
國際擴張可能會從亞洲市場開始,在進入市場之前,華為很擅長測試消費者對這些終端的需求程度。如果這種擴張繼續下去,并使華為在后Android時代站穩腳跟,它可能會對谷歌和蘋果兩家公司構成嚴重威脅,并帶來過去十年一直缺乏的第三個平臺選擇。
另一個潛在因素還可能涉及其它廠商(特別是其它中國廠商)自己選擇這個操作系統并幫助促進廣泛應用。雖然其它廠商尚未采取這樣的行動,但預計至少有一兩家廠商會嘗試這一舉措來測試消費者的反應,并對華為龐大的內部開發資源和市場地位加以利用。
- 上一篇:中芯國際擬5.313億美元向大基金轉讓子公司22%股權 2021/11/26
- 下一篇:半導體“天價”搶人-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2021/11/25